找到相关内容3389篇,用时1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薪火相传 众缘和合 守正出新——浅谈当代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之方向

    “汉文大藏经”一切汉文佛典的总称,汉语文佛典丛书大全,既包括汉文译籍,也包括汉语文写成的种种佛教注疏和著述。将这些既有的佛典搜寻和保藏起来,加以整理传译,对于佛教弘法...完全替代,因为微妙的心灵感受必须靠一页一页读诵经典才有可能得到。 三、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的时节因缘 佛经原出于古代,文言文译写的,佛教术语名目独特,寓意深奥,这又给阅读者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

    延藏

    |薪火相传|众缘和合|守正出新——浅谈当代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之方向|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2773634.html
  •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

    而发扬当中的中西比较哲学的可能意义,这些都很有意义。我自己以前曾经构思“唯识现象学”,这用来回应熊十力的问题。熊十力以为,佛教以本性空寂为归趋,但是又强调要生起大,天台强调作用,华严强调力用,禅强调作用见性。但是空寂之体如何产生用来转化世界呢?熊十力面对这里所可能有的理论困难,?易经?的生生之实体来取代佛教的空寂之体。实际上,熊十力没有替佛教解决这个问题,熊的做法儒家来取代佛教。...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973952.html
  • 西藏唐卡的宗教本怀

    所以1950年代研究西藏艺术的先驱  ,意大利学者杜齐(Tucci,Giuseppe,1894-1984)曾说:「西藏艺  术的职责,视觉形式,传播同样的宗教内容。」(注1)  在此前提下,藉由...」(ras-bris),然而最通  的称谓,还是「唐卡」(thang-ka)。布面画与印度钵陀同样使用  「布」底,但这仅限于早期的唐  页118  卡,十世纪以后日益普及的缂绣唐卡,却明显中国的...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373985.html
  • 早期佛经中的派生词研究

    语帝:若能见待,必当相佑」  许世瑛认为「见」字在主动句中出现于动词之上,它有指示兼称代的作用,表示动词下省略了宾语,例如「躬见抚养」,就是「抚养我」。但是「见」还有另一种状况,在被动句里,在动词...,二、名词化。  (二)然  「然」字本来一个很常见的形容词词尾,先秦古籍里就已经很普遍,佛经也得很多,不过佛经中另有一些特有的带后缀「然」的派生词,值得我们注意。例如:  唯然  1.王白佛曰。...

    竺家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174006.html
  • 三一论、基督论与华严佛学

    只能体证而不能一般语言来直接描述,因此在佛经中主要形象化的象征性比喻来加以表达,其中一个最为人熟悉的因陀罗帝网的比喻。按古印度传说,因陀罗雷神,位居众神之首,又名帝释天,在他的宫中悬挂一极大...体露之法,混成一块。繁兴大,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   由这些形象性的表达可见,无论华严学中用来说明“事事无碍”与...

    赖品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474433.html
  • 陶渊明

    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无效的。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一个不眠的秋夜,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774439.html
  •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以行严理,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槃。以三界之有,为菩提之。处烦恼之海,通涅槃之津。夫万善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的禅净双修佛教,从而西方净土也成了各个宗派的共宗。   大师各宗兼通的法眼宗巨匠,认为一切事理,皆以心为本。理为真如观,以真实心为本;事为心识观,以缘虑心为。此中,前者为真如门,后者即生灭门。然...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374559.html
  • 行愆法师:佛学问答

    施。财施指用金钱、时间、物质等去救济贫苦及有需要的人,乃至供养三宝等。法施佛法去劝导人们断恶修善。无畏施是以语言安慰于人,如对失意的人,以佛陀的教化帮助他去除心中的畏怖,使其鼓起勇气除烦恼,复得积极...  行愆法师:佛学问答  如何减轻业障   问:若知自己业障重,应如何好 ?   答:若知自己业障重,主要是以忏悔和发愿来消除。忏悔将自己以前身、口、意三业所作不如法、不合规律的行为以及思想...

    行愆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074746.html
  • “学”、“证”之间——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

    欧洲的学问 ,其主要特点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客观的科学方法来探究佛教的教理、历史、艺术等相关学问。这种诞生于西学背景下的佛教学研究方法,在明治以后就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佛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信仰者了。正由于太虚的这一坚定信仰立场,所以太虚“人生佛教”寻求的一切适应社会的改革、对民间信仰观念的启导以及西洋的科学知识和各种现代思想进行的佛教诠释等等,都不可能对佛教进行的一种“理性化”的祛魅...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474754.html
  • 冯达文:理性与信仰

    哲学家们——至少康德和黑格尔——代表着一种休谟前型式的理性主义,休谟的议论能够把他们驳倒的。”[14]而且,二十世纪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概念性知识并不是先验地存在于儿童(当然也包括成人——注者...幼儿就不是两足走路,白痴即没有智慧。可是我们仍然要以“人是有智慧的两足动物”为确当,否则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教幼儿学走路、让小孩进学校呢?   等等。   在这里,在当我们把单称陈述、不完全归纳...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74828.html